本文转自:宁夏日报
本报记者 陶 涛
在许多人印象中,铸造行业往往与“高能耗”“劳动密集”“低附加值”等标签挂钩。然而,宁夏维尔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用20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逆袭之路。
“我们早已不是一家传统铸造企业。”11月6日,宁夏维尔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小宁指着产品展示厅里琳琅满目的零部件介绍说,“我们的产品已经全面转向高端装备核心关键零部件,涵盖了煤矿机械、新能源光热发电、特高压、高铁和特种汽车五大领域。”
在宁夏维尔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最引人注目的当数那些高铁枕梁。“去年12月29日下线的CR450动车组,使用的就是我们的枕梁产品。”王小宁说,“这是目前全球最快的商用高铁,正在进行运营考核。”
更令人振奋的是,宁夏维尔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创新道路上不断突破。去年7月,由宁夏维尔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研发的时速600公里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构架系统成功下线。在新能源领域,公司的光热发电核心驱动部件在国内该领域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公司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十四五’期间,我们的研发投入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王小宁表示,这种投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公司毛利率从原来的百分之十几提升到如今的接近百分之四十。
成立于2004年的宁夏维尔,从一家普通的铸造厂起步,如今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公司拥有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公司部分产品还多次荣获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优质铸件金奖或特别金奖。
公司的客户名单读起来就像一本高端制造业的“名人录”:中国中车、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上汽集团、西门子……这些行业巨头选择宁夏维尔,看中的正是其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可靠的产品质量。
“十四五’期间,我们重点在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客户结构上做了调整,原来低毛利率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大众类的一些产品,我们基本上都把它们淘汰掉了。所有的产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王小宁道出了公司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发展的秘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