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铸造网 - 铸造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技术动态 | 市场分析 | 产品信息 | 近期招标 | 原料行情 | 政策法规 | 财富人生 | 名家看点 | 特种铸造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近期招标 > 冰城的百姓生活 铸造了《人世间》的故事
M.biz | 商业搜索

冰城的百姓生活 铸造了《人世间》的故事

信息来源:china-z.com   时间: 2022-02-24  浏览次数:271

  央视黄金档热播的 58 集电视剧《人世间》即将迎来大结局,这部由梁晓声的同名长篇小说《人世间》改编的电视剧,展现了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哈尔滨 " 光字片 " 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低矮简陋的房屋、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以及人与人淳朴的亲情友情。播出近一个月,感动了无数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哈尔滨人。跟随剧情的发展,他们不停地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儿。

  小说里的 " 光字片 " 大致位于现今通达街、民安街一带

  梁晓声出生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安平街 13 号,小学就读的哈安广校和中学就读的哈 29 中都在抚顺街上。1962 年他家搬到了光仁街。梁晓声初中毕业下乡到了北大荒,1974 年到复旦大学读书,1976 年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一待就是 12 年。后来,他又到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20 多年前到北京语言大学教书。

  梁晓声说:" 当年下乡两年才能回一次家,那段路程是他难忘的回忆。" 从火车站走出来,经过霁虹桥,从儿童电影院上坡到抚顺街的上坎,下去就是我家居住的‘光’字片。很多年后我才意识到,我家住的这几条街的名字光仁街、光义街、光礼街 …… 连起来就是孔子所说的‘仁义礼智信’。这个起街名的人一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经历世事沧桑,那些街名所传达的精神依然影响着我,这也是哈尔滨这座城市所倡导的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梁晓声家所住的地方,也就是作品中提到的 " 光字片 ",大概就是现今新阳路、通达街、民安街、共乐街合围的区域。

  这部作品,梁晓声酝酿了很久。他说:" 我出生在哈尔滨,熟悉城市基层的百姓生活,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写一部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有年代感的作品。很多年,我一直感到力不从心和准备不足,我觉得我必须动笔了。我想将从前的事讲给年轻人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父辈小时候生活的样子,还有那时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小说书写了周氏三兄妹的奋斗和选择,其中既有他最熟悉的家人和朋友的人生轨迹,也有哈尔滨 50 年来的发展变迁;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面了改革开放进程的艰难和复杂。在这部作品中,梁晓声并不回避改革开放大潮中东北老工业基地经历的阵痛,书中有人到中年时面对企业转型和下岗的艰难窘迫,也有人们互帮互助、自立自强的美好。

  "《人世间》是我对家乡的文学汇报,是对家乡 50 年历史做一个小结,最主要的,我要用笔来为家乡的父老乡亲画一组群像,在书中呈现出我所熟悉的哈尔滨人的样子:豪爽、仁义。" 这是梁晓声送给家乡人的一份礼物。希望它能成为家乡人的一张名片,外省市的读者也能通过这本书,了解那个年代可爱、善良、敢于担当的哈尔滨人。

  《人世间》描绘了可爱可亲、敢于担当的哈尔滨人

  作家创作现实题材,通常与个人经历息息相关,《人世间》中描写的周氏兄妹、周父,都有梁晓声兄妹和父亲的影子," 我父亲是支援大三线的建筑工人,我从小生活在小说中提及的‘光字片’街道。" 梁晓声的家在当时算不错的,两间正正方方的土坯房,门外还有一块一米宽、两米长的 " 小花园 "。父亲在大西北当建筑工人,每个月按时给他们寄钱,母亲一个人养着 5 个孩子。梁晓声说,那时候做梦都想不到生活会变得像现在这样。

  " 我作品的背景一直都放在哈尔滨,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一个人和城市的关系,主要是在于他童年时的经历和印象,每个建筑、每个街道都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人世间》是我文学生涯所有长篇作品中写得最累的一部。" 梁晓声说。

  梁晓声说,上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的中国,现在的年轻人所知甚少。他们应该跨过认知上的盲区,了解父母那一代人的经历,在那样特殊的时代,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他们怎么看待利益、友情、亲情之间的关系。"

  真善美的家庭邻里关系 展现了哈尔滨人的乐观与坚韧

  在那个年代,最让梁晓声快乐的事情就是读书。" 哥哥喜欢看书,他年长我 6 岁,经常借书回家,别的孩子在看绘本、童话书的时候,我就跟着他看《战争与和平》。" 有了零花钱之后,他开始去小人书铺。" 一两分钱能看本薄的,三分钱能看本厚的。"

  后来,梁晓声和弟弟也在街边出小人书摊儿,让别人看一本他们能赚几分钱。一天,他们正在出摊儿,片警和街道的人来检查卫生,他们的小人书被没收了。晚上,母亲听说后,就来到派出所说明情况,片警并没有为难她,很快便亲自把没收的小人书送了回来。

  买一本书要七八角钱。为了买书,梁晓声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捡废品。塑料的发卡、鞋底、牙膏皮、碎玻璃、铁丝 …… 这些都能换钱。邻居家有一个收废品的叔叔," 文革 " 时收来了大量的书。那时候,梁晓声最爱去他家串门。读《七侠五义》,看文学作品,沉醉在书里的世界,能让梁晓声忘记生活中的烦恼。

  梁晓声下乡后,家里的哥哥常年有病没有收入,弟弟去了正阳河木材厂上班,弟弟的工友得知他们家中的困境,经常提供生活上的各种帮助。至今,回想起这些普通人对家人的帮助,梁晓声仍心存感恩。

  半个世纪过去了,哈尔滨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片低矮脏乱的 " 光字片 " 早已被现代街区取代。很多次,梁晓声感叹:" 我已经找不到当年回家的路了。街边公园随处可见健身、跳舞、散步、摄影、听交响乐甚至是作画的哈尔滨人,家乡的文化氛围让人留恋。我考虑是不是全家搬回哈尔滨,在这里安度晚年。"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铸造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