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铸造网 - 铸造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技术动态 | 市场分析 | 产品信息 | 近期招标 | 原料行情 | 政策法规 | 财富人生 | 名家看点 | 特种铸造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Q.biz | 商业搜索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信息来源:china-z.com   时间: 2019-10-18  浏览次数:123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康熙(剧照)

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军事方面主要强调"骑射"立国,重视弓箭的作用,至清太宗皇太极时期,逐渐意识到火器的重要性,并通过大力发展火炮,使之在定鼎中原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从圣祖福临末期开始,火器的发展变得极其缓慢,甚至趋于停滞。更值得注意的是,康雍乾三朝火器逐渐由先进到衰落的过程,正好是以弓矢为主的"骑射"不断被重视和加强的过程。火器的发展以及弓矢的选择受统治者的兴趣爱好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反映在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这一系列因素之间又密切交织、环环相扣,相互影响。

一、康熙朝火器的发展

17世纪中期清朝定鼎中原,代明而兴。革故鼎新之际,其统治尚不稳固,地方势力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因此,清代初期的统治集团一直延续入关前对火器重视的政策。尤其是康熙朝前半阶段,朝廷连年对西北、西南等不同区域用兵,面对西北的戈壁沙漠、西南的崇山峻岭、东南的怒海波涛,这一时期,康熙朝廷在重视火器运用的基础上,又结合不同区域实际作战的需要,在火器铸造、技术改革、军队组织和战略战术的运用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

(1)火器发展的重视及技术革新

同明朝之建宝源局、兵帐局等铸造火器的机构一样,清朝也建立了类似的机构,顺治时,大体沿用明朝后期火器铸造和管理的制度。至康熙朝时,根据实际需要,在此基础上又做了一些调整和改进。此时,清朝铸造火器的地点大致分为三个:其一,位于紫金城内的养心殿造办处,此处所铸火器称之为"御制",专供八旗和京师守备之用;这里是最重要的铸造厂所,一般由皇帝亲自指派官吏监督制造;其二,位于景山的铸造厂所,所铸火器质量稍差;其三,是称之为铁匠营的铸造厂所,所铸火器专供汉军之用。后两者隶属于工部,所铸火炮的数量视情况需要而定,经皇帝所派官吏验收合格后,方发放使用。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戴梓

康熙亲政之后即表现出对火器的高度重视,"火器关系武各,甚为紧要,应严加操演,备实用"。并规定了操演之制,如康熙十九年定"红衣等炮,每年春秋二季演放"。康熙二十八年更是制定了详细规定,"每日早,八旗各放炮百出......饭后列阵,演放进步连环枪炮,余暇演枪打牌"。康熙不仅重视火器的训练及火器的配给。同时更加注重火器的铸造和革新。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渐起,康熙帝即晓谕兵部:"大军进剿,急需兵器,著治理历法南怀仁铸造火炮"。并要求所铸火炮要便于运转携带,适应南方地区多山交通不便的特点。南怀仁临危受命,即组织工匠进行铸炮事宜。于康熙十四年共造大炮八十位,"各长七寸三尺,口径四寸九分,膛口径二寸七分,铁弹重三斤"。这批火炮在平叛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安亲王岳乐得胜回朝后盛赞这批火炮的得力适用。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南怀仁

此时,并非只有西人垄断造炮技术,同一时代也涌现出了一批热爱武器装备制造的民间士人,其中戴梓就最具代表性。据《国朝耆献类征初编》记载:“戴侍讲梓,字文开,少有机悟。自制火器能击百步外,先良王南征时,公布衣从军,献连珠火炮法”。其中"连珠火炮"即为可连续发射的具有较高射速的管型火器,这种连珠火器共28发,代表了当时火枪的较高水平,具备了机关枪维形。其另一项成就则是铸造冲天炮,并敕封该炮为"威远将军炮"。据《耕烟先生传》载:"冲天炮,从天而下,片片碎裂,锐不可当",其威力在征讨噶尔丹时得以实际展现,“从征噶尔丹,以三炮堕其营,遂大捷"。

(2军事建制及火器营的地位

三藩之乱平息后,清朝统治者开始编制火器部队,以期增强整个清军的作战能力。康熙三十年,开始组建火器营,分为内火器营和外火器营。内火器营包括鸟枪兵和炮兵演习鸟枪和火炮,共三千九百余人;外火器营专习鸟枪,只有鸟枪兵,共三千七百人。同时,为加强火器营的战斗力,还规定火器营士卒"每月习步射六次,骑射六次,马上技艺六次",以示不忘根本。另据《清史稿.兵志》记载,随着火器营的组建,由京师火器营、京师八旗炮兵、各省驻防火器部队、绿营火器部队等清军重兵部队也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建制。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清.康熙:威远将军炮

清朝不仅注重火器的单独训练,而且随着建制的不断完善,各兵种之间协同作战的训练也逐渐展开。康熙三十年"定春操之制。每旗出砲十位,火器营兵千五百名。汉军每旗出袍十位,鸟枪兵千五百名.....既成列,演放鸟枪,鸣螺进兵,至所指处,分兵殿后而归。”这改变了传统作战方式,使得战争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火炮和鸟枪的普及使用,战斗的进程不再象冷兵器时代那样以疾风骤雨式的冲击完成全过程,而是由火战开始,由冲击结束。

二、雍正朝火器的停滞

"骑射"技能在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中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对辽金如此、满清亦是如此。在满族的"骑射"历史中,自始至终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行围狩猎,一是军事战争。一为生存,一为发展。正是对"骑射"作用的清晰认识以及对后世子孙的忧患意识,皇太极将其立为国策,以期后世子孙不忘国本,永为遵守。但正如皇太极所担也的"恐日后子孙忘旧制,废骑射",至雍正时期这一现象已甚为严重,正因为如此,雍正时期,着力推行"满洲之道"也就不足为怪了。就雍正一朝为恢复"满洲之道"所定措施而言,主要集中在雍正时期清军的训练、晋升和武举选拔方面。其一,制定旗人训练之制;其二,晋升褒奖骑射优者;其三,武举选拔突出骑射。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清.康熙:琵琶鞘燧发枪

以上诸多措施,在提振"骑射"方面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不仅从上层,而且从选拔源头下层士民之间形成了一种以骑射优为荣的氛围和骑射优则仕的晋升途径。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其对康熙时期发展起来的火器革新和火器发展产生的负面作用也是巨大的。马步骑射在武举和晋升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士卒更加注重骑射的训练,而荒废火器的演放。不仅如此,雍正时期还专门强调不能因为学习枪炮而忽视了骑射的训练。康熙时期所定演习枪炮每年一次的定例,至雍正时期亦改为"三年一次"。

雍正一朝重视骑射还表现在,连火器装各的部队也要练习骑射,“以八旗前锋兵之半为鸟枪前锋兵,择四人为队长,演习鸟枪后,仍训练骑射",这一规定为后世历朝所遵守,直到同治时期,海患甚为严重时才有所松弛。雍正时期厉行"满洲之道",提振"骑射"技勇,一个世纪后却因缺乏与外界交流,停滞火器的发展与革新,待到千万战舰来到海岸之时,祸患是真的大了。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雍正(剧照)

三、乾隆朝火器的禁止

“嘉庆四年奏准,于神机神枢炮内拣其损坏锈蚀者,改铸得胜大炮一百六千位......又奉旨,上年演放炮位,仅循照向例于炮车上演放,以致火药铅丸未能远及百步。”

此段截取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的史料,描述了嘉庆时期火器铸造水平和演放标准。雍正一朝,虽然提振"骑射"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抑制了火器的革新与发展,但至少能承康熙朝之余威,火器铸造技术还能与之保持在同一水平。为何经历乾隆一朝,仅仅一个甲子,火器铸造技术和演放标准非但没有进步,反而较原有水平大大降低了呢?

雍正乾隆两朝,黔、湘地区爆发大叛乱三次,小暴动达二三十次。其中尤乾隆初年的古州苗乱和末年的苗乱最为典型。 因此古州之地"深远大箐,危峰障目,易守难攻。”除了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外,苗民所拥有的火器也不容小觑。其数量之多令人咂舌,如乾隆元年"……缴获炮位、鸟枪四万六千五百余门(支)"。这也从侧面说明,为何自乾隆时对民间火器的管制愈来愈严格。如此规模的火器身居闭塞的苗民是如何获得的呢?根据对相关史料的梳理,其获得途径大致有以下三种:其一,雍正以前对火器控制不严,康熙中前期甚至还允许民间拥有火器;其二,缴获清军的火器;其三,西南地区从南明至三藩平定一直战乱不断,败军所遗火器亦被苗人所得。

在平定"苗乱"的过程中,使乾隆深刻意识到保持火器垄断的重要性。如乾隆元年,即明确申明对失察官吏的处罚措施,"如有私藏不编号鸟枪,或私造鸟枪发卖者,将不行查出之该管官,罚奉一年。”;不仅如此,对海外出洋商人所带火器更是严加防控,“一经查出即照私藏军器律治罪……地方官失于查缴,降一级调用"。 除了条文的形式直接监管外,清朝还从其他方面采取了一些列的防范措施。最典型的就是文化上对火器相关铸造技术书籍的禁毁。据《中国兵书知见录》统计,明代存世兵书共923部,10716卷,由于清朝对明朝兵书的查禁很严,从而使很多兵书著作都只停留在对前兵书的抄录上。尤其是乾隆时期,屡兴文字狱,致使"无人敢言兵器"。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乾隆(剧照)

如前文所述,雍正时期采取一些列措施,力图提振"满语骑射",期保持自身民族特性,但收效甚微。乾隆在历次镇压地方叛乱时,满洲旗兵令人失望的战斗力,尤其是"不及绿营兵丁",尚"毫无奋勉,殊属可耻"的表现,更成为乾隆一意孤行深入推行"骑射"的催化剂。为此,乾隆还专门制定或恢复如下措施:

其一,从王公大臣、驻守地方将帅抓起,期以为表率。规定八旗部院王公大臣、都统出入不得坐轿乘车,只许骑马。其二,乾隆皇帝率先垂范。"从前旗人练习技艺,皆知以弗及于人为耻,近来各图安逸,并不留也操练,朕欲挽积习而复旧制,亲先骑射,不惮勤劳。"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从重视到忽视:清朝中期发生了什么?火器铸造为何停滞不前?

清:红夷大炮

其三,恢复康熙朝"木兰秋狝"之制。其初意为"承续先祖遗风、整军习武练兵"。乾隆年间共举行二十八次,但愈往后愈失去了秋围的原意,甚至八旗子弟闹出行围之时"临时插矢献之,而蒙花翎之赐"的笑剧。

参考文献:《清史稿》、《武备志略》、《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圣武记》等。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铸造网证实,仅供您参考